當前位置:首頁>公司動態
                  回顧中國石材產業三十年間所作的規劃
                  版塊:公司動態 點擊:10440 時間:2014/3/7

                   改革開放30多年,石材行業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了巨大轉變,從單純采石、加工向采礦、加工、機械、金剛石工具、配套產業、綜合利用、護理等全產業鏈轉變;由小規模生產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由最初的國內生產、消費發展成為進出口最活躍、國際化融合度最高的產業之一,成為世界最大的進出口國;由零散開采轉變為產業集群化發展,產業組織結構形式升級換代;由生產要素型向技術創新型轉變?傊,石材產業正從傳統采石業向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綠色化的現代石材業轉變。巨大成就、跨越式發展,既有全體業內人士的不懈努力與奮斗,也有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的宣傳、協調、引導,更重要的是有各級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與引導,尤其是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產業政策等方面引導與規范,在行業發展過程不同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石材出口基地規劃,促進外向型產業發展
                    改革開放增活力,石材產業有巨變。上世紀80年代,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推動了農村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工業總產值、產品產量大幅增加,工業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尤其是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取得突破性進展,1990年進出口總額1154億美元,直接吸收外資投資189億美元,創辦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五個經濟特區,開放了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十四個沿海城市,開辟了十三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以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經濟開放區、上海浦東新區;A設施和大型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建設城市設施、民用機場、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油田、電力、化工等項目。改革開放創造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也為石材產業不同時期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取得了巨大成就。
                    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石材對外交流日益活越,石材產業在技術裝備引進、生產加工、出口創匯等方面顯現了強大的優勢。1979 ~ 1987年,我國引進大理石生產線96條,新增板材加工能力494萬m2,礦山荒料開采能力2.82萬m3;花崗石生產線62條,新增板材加工能力277萬m2,礦山荒料開采能力2.47萬m3;人造大理石生產線32條,新增板材加工能力220萬m2;水磨石生產線27條,新增板材加工能力547萬m2。累計引進石材生產線217條,能力達1538萬m2和5.29萬m3。到90年代初,引進生產線達300余條。到1990年,全國石材產量達到1278萬m2,1978 ~ 1990年石材產量年均增長33%,其中大理石產量705萬m2,花崗石產量573萬m2。石材出口更是顯現強大活力,1990年全國石材出口達1.17億美元,1980 ~ 1990年出口額年均增長28.8%。石材產品出口創匯約占全國建材行業出口匯總的1 / 10。石材出口在建材行業中優勢明顯顯現,當年中國建材報有關石材出口報道見圖1。
                    石材出口基地規劃應運而生。1992年中國石材協會在福建泉州召開了石材行業年會,提出要抓住國際市場需求驟增的機遇,大力發展石材加工業,“七五”成氣候,“八五”上臺階。到1995年三石產量達到3500萬m2,出口創匯達到2億美元,到2000年三石產量6000萬m2,出口創匯達到5億美元。針對石材產品出口的良好發展勢頭,當時的國家建材局就十分重視石材產業的發展,早在1985年,建材局提出建設石材出口基地議題,曾派出以中非公司副總經理李仕璋、計劃司非金屬處徐立全、劉勇和中國建材工業規劃研究院李咸一行4人,對廣西、廣東、浙江、福建等省的石材資源與開發情況做過約兩個月的調查研究。1991年7~ 8月國家建材局領導又一次布置中國石材出口基地調研工作。由中國非金屬礦公司胡兆揚副總經理牽頭,計劃司劉禮龍、地質公司劉紹斌、建北公司楊杰和中國建材工業規劃研究院李咸做建設石材出口基地的調研工作,先后到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廣東、浙江等省做了調研。為石材出口基地的建設,時任國家建材局副局長張人為同志曾多次到萊州參加調研、國外考察,并參加規劃報告的評審工作。在此基礎上,由國家建材局計劃司牽頭,委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編制出口基地的規劃、項目建議書等前期研究工作。1992年5月中國建材工業規劃研究院提交《萊州石材出口基地規劃研究報告》。1992年7月3日,由國家建材局主持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北方(萊州)石材出口基地規劃研究報告》論證會。國家計委、建設銀行、國家原材料投資公司、山東建材局、萊州市等13個單位32位代表及特邀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中國建材規劃研究院李咸同志關于《萊州石材出口基地規劃研究報告》’并對基地建設必要性、建設條件、建設方案進行論證,與會單位積極支持、促進萊州石材出口基地建設,并希望有關部門盡早提出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中國北方(萊州)石材出口基地建設被列入國家建材“八五”萊州石材出口基地規劃研究報告在中國專利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牌。在石材宣傳方面,將農歷3月16日定為“石頭節”,這也是今天石材展會的雛型。不斷開拓石材市場,在全國各地設立辦事處,建造名優工程。三是引資見成效,打破區域和所有圖2 1992年編制的《萊州石制的限制,先后組建三資企材出口基地規劃研究報告》規劃;亟ㄔO序幕正式拉開,見圖2。
                    方案實施顯效果。出口基地建設規劃方案的總體設想是深入貫徹改革開發政策,積極吸引國內外資金,通過新建和技改加快礦山建設,大力發展石材加工業,擴大出口創匯,逐步形成以萊州為主,技術先進、規模大、技工貿結合的出口基地,參與國際競爭,在行業內起到示范帶頭作用;胤秩齻部分:礦山開采、石材加工、輔助工程,采用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方式,將萊州石材建成開采、加工水平高,產品花色品種齊全、多系列、成批量有配套能力,具有完善的對外對內貿易能力、產品展示、貿易洽談場所;在港口碼頭、車站有完善儲運、吊裝設施;較高水平的石材機械、金剛石配件、磨具磨料的生產能力;有可承攬國內外高級建筑石材裝修的專業隊伍;有完善的科研檢測機械和設備;有石材工業技術學校。國家石材出口基地規劃出臺,萊州市政府出臺了相應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出口基地建設步伐。經過五年實施,萊州石材出口基地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實施骨干帶動戰略,加在石材資源地質勘察,選擇優勢礦山作為開發對象,組織實施126骨干帶動工程。打造了一個利稅過千萬元的銀磊集團,二個產值過7億元的鄉鎮(夏邱、柞村),6個石材產業過5千萬的村莊。二是名牌見成效。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開采、加工設備,由粗放型向精加工型轉變。銀磊的“萊州牌”雪花白大理石系列板材獲國內石材業惟一國優金獎,華夏的“剛磊牌”花崗石系列業24家,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其中,由農民投資興建的石材企業就達200多家,同時,積極吸引市外投資達40多個家。四是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建成石材機械企業達20多家、磨料企業50多家、鋼砂、金剛石鋸片、冷卻液等企業60多家。配套產業產值近億元。五是在區域布局優化,形成“一廊一帶一區”的格局,即一個沿三蘭線萊州段的石材加工長廊;二是環山石材開采帶,二是沿城石材加工區,以銀慕、幕幕等集團為龍頭,吸引加工企業、外向型企業向加工區集中,并與石材長廊對接。萊州在國家建材局、萊州市政府的領導下,石材開發規模由小變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配套水平越來越完善。到1994年,萊州市從事石材開采、加工、銷售的鄉鎮、村莊達120多個,從業人員4萬多人,年開采能力達到50萬m3,加工能力達到600萬m2,石雕5萬多件,板材外銷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30%。石材出口基地建設取得可喜成果,對全國石材發展起到了示范帶著作用。當時的國家計委、國家建材局正式命名萊州為中國北方石材出口基地。
                  国产精品,一级a片,美女被操视频网站入口,天天插天天射天天添天天操,一级a片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